專題講座系列

新界的地道語言及傳統習俗

日期:8/2/2014(星期六)
地點:香港鐵路博物館


主題一:客家/圍頭語言
內容:知名語言專家劉鎮發教授對客家及圍頭語言素有研究,他將與大家分享新界語言的承傳及變化。
講者:劉鎮發
時間:上午11時45分至下午1時45分

主題二:新界的新年習俗
內容:除了置新裝、行年宵、看賀歲片,你還知道多少傳統新年習俗?吃盆菜、放鞭炮、許願樹……資深民俗文化專家陳天權將分享這些在新界很多圍村仍有保留的習俗。
講者:陳天權
時間:下午3時45分至下午5時45分
 
空間與建設:墟市和寮屋的歷史與發展

日期:9/2/2013(星期日)
地點:港鐵路博物館


主題一:墟市
內容: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導師梁志遠將分享就香港小販墟市的現況和困境方面的研究。而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姚松炎博士將聯同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及行政學系 學生介紹他們早前研究香港墟市發展的結果。
講者:梁志遠(阿蟲)、姚松炎、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及行政學系學生
時間:上午11時45分至下午1時45分

主題二:寮屋
內容:路德會石湖社區中心主任胡偉雄會先就寮屋的歷史、來源和故事作出簡介,而向來關注香港寮屋發展的北區區議員羅世恩亦會分析其對寮屋面對的困難及政策上的研究。
講者:胡偉雄、羅世恩
時間:下午3時45分至下午5時45分
 
香港農業發展

日期:15/2/2014(星期六)
地點:香港鐵路博物館


主題一:戰後香港農業社會
內容:講座請來各界別人士,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專家顧問、前漁農處助理處長饒玖才先生、前漁農處助理處長蘇麗淑小姐、漁護署高級農業主任 陳志超先生、前菜聯社行政經理及前嘉道理農場總經理 鍾燄興先生,以及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公眾推廣經理 李靄慈小姐,分別帶領參加者從嘉道理農業輔助會歷史檔案看戰後農業社會,介紹昔日農業政策和工作,回憶戰後新界的面貌。
講者:饒玖才、蘇麗淑、陳志超、鍾燄興、李靄慈
時間:上午11時45分至下午1時45分

主題二:農夫的昨日今天
內容:馬寶寶社區農場成員卓佳佳將向大家講解大埔以至新界東北的農業發展,以及城鄉共生的概念,而獨立記者陳曉蕾亦會分享城市農夫的生活方式,讓生長於石屎森林的我們,一起重新發現香港文化的多元性。
講者:卓佳佳、陳曉蕾
時間:下午3時45分至下午5時45分